近期,一場醫藥反腐風暴正在全國范圍內席卷而過,百余名醫院院長和書記被查,一臺儀器被院長吃掉1600萬回扣,各地藥企和醫療機構的藏污納垢被揭露在公眾面前。這場風暴讓醫藥行業備受關注,有人稱這是“天下苦高額回扣久矣”,而有些醫藥代表則早已“離場”。此時,行業風聲鶴唳,人心惶惶。據第一財經8日報道,有醫務人員告訴記者:“最近氣氛有點緊張,醫生的心理壓力很大。”此外,一份審計調查報告揭露了醫藥行業腐敗中的“一角“,引發市場廣泛關注,令人咋舌。據界面新聞8月8日報道,近日獲悉,一份由國家審計署出具的廣東省藥品耗材專項審計調查報告顯示,涉及麗珠制藥、一品紅和香港上市公司中國中藥旗下的一方制藥等公司。這三家上市藥品生產企業及旗下企業虛增銷售費用套取資金用于公關等用途,藥品公關費用遠超研發成本,會計信息嚴重失真。
那么,醫藥反腐的背景和現狀是什么呢?魏子檸認為,加大醫藥領域的反腐力度是大勢所趨。黨的十八大以后,反腐力度加大,國家醫保局成立之后,實行藥品集中帶量采購,給醫院和醫藥企業戴上了緊箍咒。此外,我國醫療領域的采購和醫生診療行為確實存在著腐敗行為,需要加以遏制。最近暴露出來的一家醫院院長吃1600萬元回扣問題,就可以看出醫藥領域腐敗問題有多嚴重。藥價虛高,醫藥企業營銷存在違規行為,已經是這個行業公開的秘密,加大治理勢在必行。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差,百姓對醫藥領域腐敗現象深惡痛絕,進一步加大反腐力度,是關鍵一步棋。徐毓才也表示,醫藥反腐早在2006年就已經開始了,但現狀是腐敗依舊,而且越來越隱秘。周君認為,醫藥反腐處在國家提倡的反腐倡廉大背景之下。醫藥行業以前存在很多的帶金銷售以及阻礙國家醫療產業發展的情況,所以衛健委等部門要聯合開展針對以往存在的這些貪污受賄以及違規違法操作。開展至今,把合規合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得藥企和醫療器械企業在銷售費用、市場推廣、學術活動等費用的控制上更加嚴格,將這些費用擠出去后,會降低藥品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