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研究部指出,保證充足供給居住用地是滿足超大特大城市居民合理住房需求的關鍵。在中長期維度上,穩步推進以城中村改造為代表的城市更新有助于盤活低效存量用地資源,從供給側發力促進房地產行業平穩健康發展。這也是構建房地產新模式的關鍵一環。葉智鍔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城中村改造可以糾正過去粗放式、低質量、無序化、土地浪費等歷史欠賬,提高居民居住生活環境,同時新增居住供應,滿足更多無房居民的居住需求,增加基建投資建設,拉動經濟增長。城中村改造對建筑工程、裝修、家電等產業鏈的上下游也會產生一定的拉動作用,惠及更多行業和從業人員。這種“房地產新模式”無論是改善民生還是拉動經濟增長,均有很大的積極作用。但對房價的影響如何呢?
宋雪濤認為,城中村改造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主要在于改善居住條件,進而提供更多更高質量的住房供給。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因為居住條件的改善而適度提升被改造區域的房屋價值,但在“防止大拆大建”和“房住不炒”的框架下,預計不會明顯推升當地房價。趙秀池也持同樣的觀點:由于城中村改造新建了大量住房,增加了住房供給,而住房需求沒有明顯增加,預計房價不會帶來大的波動。國常會要求,要堅持城市人民政府負主體責任,加強組織實施,科學編制改造規劃計劃,多渠道籌措改造資金,高效綜合利用土地資源,統籌處理各方面利益訴求,并把城中村改造與保障性住房建設結合好。